据了解,1995年实施的《母婴保健法》要求“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那时也会有极个别的准新人,会因为婚检证明上的“不宜结婚”“不宜生育”医学意见而领证被拒。
今年81岁的赵奶奶是1965年结的婚,由于她和先生是单位职工,去办理结婚登记前,两人都去单位开具了介绍信。
“那个时候没有拍照,也没有鲜花,工作人员问双方是否自愿,确认无误就发证,过程很简单。我们回来给亲戚朋友同事发点喜糖喜酒,婚礼就成了。”
刘伟介绍,1993年之前使用的结婚证封面是红色的,而且还是单页式,而1993-2004之间使用的结婚证其封面也是为红色,但是内页是采用联页、而1993至2004期间使用的结婚证是在1997年7月稍微进行了改版,登记项目增加了国籍一项。
一纸婚书,是男女缔结婚姻关系的凭证。据了解,婚书的出现,最早从商周时期的《周礼》就提出。有史记载的、由颁发的结婚证,最早出现在清代,已有百年历史。
刘伟说,时代在进步,我国的结婚证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近年来一些有关婚姻登记的惠民政策、举措也陆续推出,如免除婚姻登记工本费、实行网上预约结婚登记、免费婚检等等,这些都促进了婚姻登记总量的增长,方便了人民群众。
自1950年5月1日《中华人婚姻法》颁布实施,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
陈奶奶说,那时候他们在农村没有办结婚证一说,她和老伴儿经媒人介绍,结婚前就见过一次面,后来在村里摆上10来桌招呼亲朋好友,就算是正式结婚了,两人一风风雨雨,携手相伴不离不弃。
关于结婚证,不同的年代,样式不同,风格各异,它不仅记录着双方美好的爱情,更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变迁。
他回忆,结婚登记前晚,我们回来给亲戚朋激动得一夜未睡,为了让自己在登记结婚当天帅气些,狠心花了2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中山装。
今年88岁的陈奶奶家住云岩区春雷,她告诉贵州都市报记者,“那时候结婚也不像现在这样送红包,亲朋好友都是送东西的居多,家里的老母鸡送一只,新买的花布送上三尺,一篮子鸡蛋也可以。”
“兹有我单位职工X,生于19年X月X日,达到结婚条件,同意其与X结婚!”文末加盖一个鲜红的单位公章,然后去了当时的花溪区花溪镇人民委员会办理婚姻登记。
从2004年1月1日起,为适应婚姻登记工作手段信息化的要求,专业制作各种证件民政部决定启用新版结婚证,封面改为枣红色烫金,男女双方合照上盖有婚姻登记专用钢印。
“前,结婚证上载明双方姓名、年龄、性别、结婚日期即可,不需要贴照片,后对于新人们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贴上了照片。”刘伟介绍说。
“1949年以前,中国民间的婚嫁习俗一般沿袭旧制,联姻的关键不是男女当事人同意,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婚书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写出来,各种名称排了长长一串。指着文化墙上一张盖着天津市人民印的结婚证介绍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的结婚证,上个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很像一张状,内页多印有和平鸽、稻穗、棉花、并蒂莲等特色图案,整体绘图鲜艳漂亮,喜气洋洋。
2003年10月,友同事发点喜糖喜酒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废止,由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婚姻登记制度的法律地位得以提高。
内页是用定向定位安全防印印钞纸印刷,封皮双夹层内藏有“中华人婚姻证书”及圆形“双喜”字样水印暗纹,须验钞机和紫外灯照射方可荧光显示。证件内盖有“中华人民政部监制印章”,证件印制号为全国统一编号,这一版本也是我们现今正在使用的结婚证。
刘伟介绍说:“当时结婚需要向单位申请,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到单位、村(居)委会开具证明作为领证的必要条件,一直没有改变。事实上,这也写入了原内务部或民政部在1955年、1980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颁布的4个婚姻登记办法或条例内。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结婚证和现在的结婚证比较接近了,当然也需要到各自单位开证明,结婚证开始逐步还原法律文书的朴素本色。除了贴照片以外,后,各类口号、婚姻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等信息从证上消失,结婚证本身变得简单。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用自行车接新娘,还要闹洞房等,嫁妆也开始了变化,从三大件的嫁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又多了电视、冰箱、洗衣机,还有一些时髦的家具。”
刘伟告诉记者,新条例实施后,最大变化就是申请人双方只要带上户口簿、身份证到婚姻登记机关签署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就可以领证了。
在贵阳市云岩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不少前来登记的新人们都会驻足观看一面婚姻文化墙,着不同时代的结婚证,展示着结婚证的历史变迁。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上,已经印上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1968年的结婚证上印有毛语录,1969年的结婚证有了计划生育的内容,人口政策是当时社会比较关注的线年代,结婚证首次统一内容:“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婚姻法关于结婚的,发给此证。”从这个时候开始,结婚已经开始有点讲究了,并且在形状上开始由状样式向证书样式过渡。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证书印刷制作http://www.zsprinting.net/